2014年12月20~22日,“阿里云开发者大会西南峰会”由阿里巴巴集团和贵州政府联合在西南重城—贵阳举办。这是阿里首次将开发者大会放在杭州以外的城市举办。
2014年以来,阿里集团与贵州政府进行如何通过数字营销工具提高运营效率了一系列深度合作:4月,双方达成《云计算和大数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共同建设“数字互联网贵州”如何通过数字营销工具提高运营效率;9月,双方宣布联合举办2014中国“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10月,利用阿里云技术建设的“云上贵州”系统平台正式上线;12月12日,双方联合主办的2014中国“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智慧交通算法大挑战”分支赛启动。据悉,这一系列合作也仅是双方密切合作的一个开始。
在贵州,阿里贡献技术、贡献资金、贡献人才。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商业巨头缘何如此青睐一个西南地区的落后省份如何通过数字营销工具提高运营效率?
大企业的新动向、新布局向来值得玩味,因为它们具备小企业所没有的商业敏锐度和对未来的商业预判,解析它们,在一定程度就是探求未来商业节奏的可能。阿里当然不是单方面“扶贫”,这不符商业规则,也不属资本属性,更不是商人风范,毕竟商业合作不是纯公益。硬要说公益,那也必须是与落后地区共同促进财富的持续增长,才是真正的扶贫之道。
商业思维的根本出发点还是在于利益九游娱乐。商业逻辑本身就包含着巨大利益诉求、背后的动机与实现的可能。所以这其中,阿里自有图谋,贵州也有盘算,但没有阴谋是阳谋,是双方心照而宣的阳谋,因为大数据时代藏不住阴谋。
正解“大数据”:信息孤岛缺灵魂,联通才创真价值
大数据蓬勃而发,引发商业新探索,甚至是新幻想。国内IBM、微软、Oracle、SAP等,国内的阿里、百度、腾讯等,众IT巨鳄像是寻找到了新的金矿,尽全力挖掘、多方位推广大数据,众多中小IT厂商也蜂拥而起,以求抢得大数据新经济的一杯羹。
与此同时,面对海量数据,很多企业亦有困惑。不得不说,目前社会层面对大数据的理解存在误区,或者说我们应该对大数据有更清晰的认识。现有的数据很多是静态、孤立、无多大参考意义的“初级品”的信息数据,企业要深度运算、发掘价值,难度很大。数据都散落在互不联通的数据库中,如何将这些孤立错位的数据库打通、互联九游官网,并且实现技术共享,才是能够最大化大数据价值的关键。举个实例:
在本次贵州举办的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中,有一家来自浙江的参赛企业。其在浙江已经有落地企业,主要经营智能停车系统。之所以来贵州参赛,企业负责人表示,是因为贵州承诺将开放政府信息,而有些信息只有政府才有,“如果我们可以获取有关停车系统的各种来源的信息,包括交通部门、商业部门、建设部门等停车位信息,还有各类停车的车主信息,商场信息,等等,将这类信息打通经过技术运算,我们未来可以建成车联网,切入智能车及智能生活。”
所谓“大”数据,不只是多数据、海量数据,更重要的是数据的多层次和多维路互通。理性一点说,就是经过梳理,可以交换、交易、变现,能成为企业的投入、产品、资本,可以成为流通的商品,产生商业利润的数据。这样的数据才是大数据,伴随的开发、交易过程,涉及的企业运转,就形成大数据产业。感性一点讲,大数据是有灵魂的数据。
信息孤岛成就不了大数据产业,唯有将众多信息孤岛打通,形成信息海洋,再通过企业开发转化产生商业价值,才是大数据产业的真实面貌。这也是目前尽管很多企业关注、研究大数据,但形成的商业模式还比较有限的重要原因之一,亦即阻碍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信息与数据的联通,政府的价值不可忽。如前例所示,有些数据只有政府才有,而让政府公开数据何其容易?因为很多数据确实关系到隐私保护等问题,而且,这还关乎政府部门的意识问题,在这一点上,政府通常不如企业敏锐,中外皆如此。比如美国,奥巴马上任后曾经承诺过“信息公开”,但推行起来也是困难重重。
对此,敏锐如阿里这样的大企业,自然知晓。
阿里图谋:用技术换数据,依托政府拔头筹
商人,无利不起早;有利,也得有门道。
作为国内最大的云计算服务商,阿里的云生态已经基本成形,正在将云构建商、提供商、服务商和使用者(开发者、创业者、中小企业)聚拢在阿里云这个大平台上,为大数据开发做好准备,为耕耘大数据拔得头筹做好准备。
数据怎么来?一般而言,数据来源有四类:个人、企业、社会和政府。有形数据更多地存在于企业和政府。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阿里聚集了绝对数量的个人消费信息以及商家企业信息。即便如此,也无法与政府相比。政府是绝对的信息掌控者,而且其信息是独家的,具有不可复制性。
以阿里为例,企业与政府合作,至少有两个需求:一是发展政府成为自己云存储空间的客户,政府信息也需要存储,且政府数据多,购买体量大,所以,政府绝对是重量级大客户;二是获取政府手里的巨量独家数据。
对阿里而言,贵州的机会正在于此。贵州是全国率先开放政府数据的省份。贵州省副省长王江平就表示:发展大数据,来贵州,能有数据,特别是在数据整合方面贵州做得最坚决,走得最快。
“7+N”云工程是贵州数据开放的标志性项目。2014年10月,“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建成开通。目前,“7朵云”上41个应用系统已全部迁上“云上贵州”,其中26个正式运行,15个正在进行最后调试。刚刚启动不久的“智慧交通算法大挑战”分支赛就是运用平台上的真实交通数据进行的实战比拼。
本次挑战赛基于阿里巴巴大数据科研平台—“天池”开展,以贵州海量真实“交通云”数据为承载。据悉,本次大赛开放的贵阳市交通流量数据包括:公交车GPS数据、出租车GPS数据、结合高德公司普通市民导航数据,在充分消除敏感数据与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模拟贵阳市整体的十字路口交通情况,要求选手对贵阳市红绿灯控制系统进行算法建模,根据交通流量情况实时控制红绿灯的亮灯策略,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拥堵,加快通行速度。
对阿里而言,提供技术支持心甘情愿,目的是用技术交换数据—来自政府的真实数据,这是最大的诱惑。阿里特举办开发者大会西南峰会,集中全国最优秀的一群大数据开发者到贵州,就是要让他们感受到运用真实政府数据的魅惑力。这一群人是大数据的开发者,是未来大数据商业模式的缔造者,是阿里云平台成败的关键,犹如今天淘宝、天猫的入驻商家,对阿里的价值自不必说。阿里要让他们感受到阿里云上的独家数据,并通过贵州打开缺口,不断和其他地方合作,筑成其在未来大数据产业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贵州盘算:用数据换市场促产业,实现弯道超车
地方政府能不能有商业目的?如果说商业目的等同于直接牟利,自然不应该有;如果说商业目的是引导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助企业赚钱,帮百姓获益,当然可以有,而且是其职责。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大西南的贵州省因其地理位置以及能源储备限制,在产业更新迭代发展的历程中始终慢半拍。在大数据产业即将爆发之际,贵州省率先意识到这一新产业的巨大价值,意识到这是一个全新的经济空间,不同于现有的物理的经济空间。这让贵州政府产生了强烈的“商业目的”,认为贵州有机会踩在世界的节奏上,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因为这一新产业对现有经济产业的依赖性不是特别高,且贵州具备先天优势。
据专家表示,大数据发展需要四个要素:第一天气凉爽,第二电力充足,第三人才聚集,第四网络基础设施发达。第三、第四都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但第一、第二是先天,且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在中国的南方,只有贵州符合这四个条件九游下载。贵州的机会来了,需要的是迅速找到突破口,吸引企业入驻,促成产业发展,形成商业繁荣。
贵州决定从开放稀缺资源—政府数据入手。一般而言,政府在传统产业的发展中更多行使的是管理职能,但在刚刚起步的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中,政府更多应承担引导甚至主导的作用。特别是政府的数据量级太大,无法完全交由企业运营。这也意味着,政府对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认知要比企业和社会更深刻、更超前,唯有如此,才能带动大数据产业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带动大数据产业不断前进。这对相对落后的贵州,是巨大挑战。
在数据开放领域,贵州省副省长王江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一,数据开放要从试点开始做,贵州省支持从贵阳市开始做,再逐步做到省级开放。总体推进思路是:由易往难,从试点到全局,从下往上,从民生领域到其他领域。第二,要做数据开放的顶层设计,贵阳专门出台数据开放办法,2015年还要在贵阳启动地方立法,以法律来明确数据开放的内容及途径,通过立法来保障政府数据开放。第三,将建设全省统一的数据开放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来保障数据开放。
和过往任何一次产业爆发一样,起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才能寻找到风口。2014年,贵州省政府探索性地主推了三件事:建平台、公开数据(试点性)、征集商业模式。这是完成大数据领域基础建设、寻找全新商业模式的开始。而这三件事都选择了和企业合作,尤其重点和阿里进行了深度合作。不用说,看中的是龙头企业的技术积累、巨大影响力和强带动作用。
除了阿里,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将目光投向了贵州。富士康加快布局第四代生态产业园,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贵安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即将投入使用,百度、惠普、浪潮、神州数码、中国普天等信息产业龙头企业也纷纷与贵州省开展合作,加大了在贵州投资的意向和力度。
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影响力不断提高。贵阳与贵安新区现在已联合向工信部申报成立全国首个国家级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工信部经调研与审核后,已初步同意,目前正在走批复流程。无疑,这将是贵州省有机会实现这一轮弯道超车的绝对利器,且看贵州如何发力。
大数据是IT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大数据确实是座富矿,犹如曾经的石油、煤炭,会衍生出怎样的未来商业形态,并不遥远。大数据时代汹涌就来,而未来大数据生态下的核心商业法则一定是开放、共享、共赢。阿里与贵州,或者其他企业与政府,必有此共识才能展开深度合作,实现各自需求;而在客观上,这将为开采“大数据”这座富矿、促成大数据产业的大发展探索出一条现实路径。